六月三日下午細雨迷濛,但一群愛好中國民族音樂者的興致未因此而稍減。來自南澳阿德雷德市Flinders大學的業餘揚琴演奏家Dr. Paul Jewell應本校二胡及經典粵曲班的簡子寅老師邀請,不辭勞苦的親自遠道駕車而來,為的只是和另一位同獲簡老師邀請、自西澳珀斯市飛來的同好者張兆初會計師會合,共同在常青大學舉行一次別饒趣味的揚琴音樂會。
當日與會者約有五十人,先由本校校長張吉成牧師致歡迎詞及開會祈禱。張牧師在歡迎詞中,對兩位嘉賓不遠千里而來,表示感謝和歡迎。他也對簡老師勞心勞力,和各同學通力合作,把這個音樂會辦得成功,予以讚賞。繼由本人約略介紹揚琴來源:揚琴又名洋琴、打琴、銅絲琴、扇面琴、蝙蝠琴和蝴蝶琴。其來源有多種不同的說法,但多數認為揚琴原為阿拉伯、波斯一帶的敲弦樂器,十四世紀時已在歐洲流行,名為Dulcimer,在明代傳至中國,最早流行於廣東一帶。揚琴音色悠揚優美,清脆悅耳,可以打出和聲,能合奏、齊奏、伴奏、及獨奏。揚琴在中國的使用極其廣泛,在地方戲曲、民族樂器合奏、少數民族歌舞音樂等,揚琴都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樂器。
簡子寅老師接著請Dr. Paul Jewell作自我介紹,由本人作傳譯。Dr. Paul Jewell是Flinders大學教育系的哲學老師,他說出了他自學揚琴的經過。他說:有一次偶然聽見有人演奏揚琴的美妙聲音,就決心要學奏揚琴。2001年,他趁著奉派前往北京公幹之便,在北京買了一副揚琴回澳洲,於是開始自學彈奏,主要是彈奏蘇格蘭和愛爾蘭的歌曲,後來也學會了幾首中國樂曲。等他說完後,簡老師督促二胡班同學再練習「鳳陽花鼓」、「可愛的家」和「紅鸞喜」等三首樂曲,及經典粵曲班同學在幾位音樂大師伴奏之下再練習首板和滾花。到了此時,有幾位同學已準備好一些茶點奉客,於是宣佈休息十分鐘。
休息時,與會者都可以自由參觀展出的五副不同的揚琴。
下半場節目就由蔡慶同學擔任司儀。蔡同學談笑風生,使全場氣氛更加熱烈。先由來自愛德雷德市的Dr. Paul Jewell獨奏三首愛爾蘭樂曲:Irish jigs: Blackthornstick, Rakes of Kildare, Haste to the Wedding; Waltz: Planxty Irwin和Slow air: Si Beg Si Mor。接著就請來自珀斯市的張兆初先生上台。張先生自稱從小即愛好中國音樂,至今已有五十多年。他小時學習中樂時,師傅要他學會一種樂器,再學第二種,要學到十八般武藝,件件皆能為止。現時他無論揚琴、二胡、秦琴、嗩吶、簫、笛、鑼鼓等各種樂器,並皆精通。他用揚琴演奏了一曲「彩雲追月」之後,又用二胡演奏一曲Entertainment,接著再用揚琴演奏雄壯的「男兒當自強」,也就是小曲「將軍令」。三曲既終,掌聲霤動,觀眾都高呼「安哥」。簡老師也不禁技癢起來,就用二胡加入Dr. Paul Jewell和張兆初先生二位揚琴大師合奏一曲輕快的「喜氣洋洋」。觀眾更加興奮,要求三人再合奏一曲「平湖秋月」,贏得全場掌聲不絕。最後,觀眾知道司儀蔡慶同學也是一位粵曲演唱家,一齊熱烈鼓掌要求他高歌一曲。蔡同學在熱情難卻之下,邀請在座的來賓許彩屏姐姐合唱一曲「禪院鐘聲」。盛會就在繞樑三日的歌聲和如雷的掌聲之下圓滿閉幕。